四十岁后才明白的社会励志真谛---贾平凹
当我五十岁的时候,我才明白,人的一生其实不多几件事情能够干,而且所干的事情都是在寻找自己的位置。性格就像生命密码的排列,决定了整个命运的轨迹。不了解这一点,就必然成为弱者,而弱者总是用狠来对付强者,是残忍的,也是徒劳的。我终于意识到了这一点,我就是强者,强者往往温柔,所以我很幸福地过着我的日子。
别人夸赞我,我感谢他们,但必须自问,这是否真的符合事实?遇到轻蔑和诽谤,我会反思自己是否有被批评的地方。在家门前种一片竹子并不一定能显得清高,有时候客人们稀少也不代表你已经远离尘世了,你仍旧保持平常心,看待春天花开、秋天叶落。
弱者的特征就是群居,所以我们中间充满了芸芸众生。
睡在哪里,不管夜里还是白天,都是一样的生活体验。
做愚蠢的人容易,做聪明人难;做小聪明的人也容易,但做到既聪明又超越愚蠢更为困难。
走在街头看过许多人的风景,就像是阅读了一本历史,一本哲学。你从此开始考虑问题和处理事务时,便不会局限于狭隘之见,不会因为一时荣誉或挫折而变得狂妄或消沉。既然人类如同蚂蚁一样短暂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那么该自由自在地活下去,该潇洒自在地度过每一天,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
古话说:真正的大人物只有忠臣孝子两项德行,以及读书耕田两项技能。
老年人通常具备三个特征:害怕死亡、爱钱,并且没有任何愿望要休息一下。
俗语说:“老大”三件事,即忠臣孝子、读书耕田,是人们追求的一些传统美德与目标。而“老二”则是害怕死爱钱没瞌睡,这也是很多老年人的共同特点。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值得欣赏或效仿的情境,因为它缺乏正面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种生活方式可能会让个人感觉无聊、失去方向,从而影响个人的整体福祉和社会责任感。这一点,在贾平凹先生的小说《秦腔》中也有所触及,他通过角色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展示了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含义:
足够义气的人往往是不择手段,他们对朋友好,可以割掉自己的肉分给对方吃。但如果有人得罪了他们,他们就会变成鳖嘴咬你,把鳖头剁下来继续咬着。这表达的是一种残酷现实,即使是在关系亲密的情况下,对方也可能突然转身攻击,因为这种行为只基于利益,而非真诚的情谊或道德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