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网络红人转身创业家走过的路上有着不凡的人生篇章从早年在高校教授电子工程到成为一名著名的主持人再
坐在办公室里的罗永浩,房间拥挤而凌乱,一台跑步机摆放在角落,落地窗外是中关村最繁忙的一条街道。他创立的“老罗英语”几个月前刚换了办公地点,总面积比先前扩大了两倍。接受采访时,罗永浩一脸疲惫,坐姿不断下移,时不时打起哈欠。如果之前只是通过“老罗语录”和“老罗演讲”见惯了他的犀利,那么这个“胖子”今天怎么了?
“我为什么一直没有被评为年度青年领袖,我已经做得过分优秀了?”采访快要结束时,他调侃记者。“明年一定争取。”他哈哈一笑,“没关系,我不着急,再过几年还可以是中年领袖。”
明年,他40岁。
如果没有独特经历和理想主义标签,这段本该淹没在商海里的创业故事,不会如此受到关注。他曾被认为是游手好闲的待业青年,被当作新东方最牛×和最傻×的另类教师,还曾被认为创办了一家热衷参与公共事件的公司。
逐渐地,他变成理想主义的代名词,有许多大学生在他身上寻找精神慰藉和思想启蒙,无论是演艺界还是文化圈的社会名人都对他不吝褒奖。
2008年,当36岁、“高龄”的网络红人突然开办“老罗和他的朋友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创业者身份重回教育培训行业的时候,这一切似乎都是一个意外,但实际上,是他内心深处的一个坚定选择——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去年的那场海淀剧院演讲会上,说了一段关于约翰·列侬被粉丝刺杀的话——粉丝朝列侬开了6枪,却平静等待将自己带走,在临走时指着列侬尸体说3个字:“你变了”。这话背后,是对自我认知的一次深刻反思——尽管时间推移,也有人说你改变,但其实,你始终未变,只是在不同的环境下探索自我的不同面貌。
这是罗永浩最大的困惑——既要摸索着运作好一家企业,同时,又要与过往理想主义形象相匹配。当有人不断说“你不行”的时候,即使再强大的心脏也会产生疲劳感。他说,对于“不耍流氓能否赚到钱”的问题,他起初并没有把握,只是单纯地相信可以:“既然我瞧不起的人都能赚到钱,为何我不能呢?”
2010年的某个夜晚,在北京海淀剧院举行的一场演讲中,他坦言自己的焦虑与忧虑:“基本上每天一开门就是一万块钱不见了,被打劫也不可能这么吓人,我当时拿朋友的钱做,就是投资不是借款,如果赔了也不用还,但是怎么好意思呢?”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即便面对失败,也要勇敢地站起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价值。
经过两年的努力,“老罗英语”终于开始盈利,并且在网络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对于这些成就,以及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所承受的情绪波动,都有其复杂性。但无论如何,这一切都是他追求梦想、坚持信念的一部分,而这一切,都凝聚成了他生命中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