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海湾才能称为美丽海湾专访生态环境部海洋司有关负责人
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美丽海湾”正在成为生态环境领域的新热词。 2023年12月,《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要重点推进美丽海湾,持续推广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美丽海湾怎么建?评价标准如何设立?近日,生态环境部组织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采风行”活动,3月19日,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在活动期间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的专访。他表示,对美丽海湾的评价不仅要看环境监测指标,也要与普通人的感受相契合。 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福建漳州东山岛南门湾—马銮湾段。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摄影 美丽海湾怎么评价? 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美丽海湾建设参考指标(试行)》明确,成为美丽海湾需要满足5项核心指标,包括海湾水质优良比例、海湾洁净状况、海洋生物保护情况、滨海湿地和岸线保护情况、海水浴场和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 “这五个指标反映了我们对美丽海湾三个方面的要求。”他介绍,概括起来就是“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 他强调,环境质量是美丽海湾的基础和底色。以前,海洋环境质量更多关注水体,对岸滩的关注比较少,但“水清滩净”同时对水质优良比例和岸滩的洁净状况提出了要求。 在海洋生态方面,美丽海湾提出的要求是“鱼鸥翔集”。对此,他解释说,鱼和鸥是海洋生态中的旗舰物种,可以反映出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因此美丽海湾的五个指标中也包括了海洋生物保护情况、滨海湿地和岸线保护情况。 “人海和谐实际上是人和海之间保护与发展的一种关系。”他表示,普通人感受最深的就是海水浴场和滨海旅游度假区的环境状况,因此也成为美丽海湾的指标之一。 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美丽海湾建设基本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转变。首先是从以前的污染治理为主,到现在环境和生态协同治理;从以前主要关注单要素的质量改善,到现在关注整个海湾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从以前主要关注监测数据的变化,到重视普通人获得感、幸福感的提升。 他介绍,对每一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的调研评价,专家组都会带着上百份的公众调查问卷,在现场随机发放。“不要光看监测指标,老百姓怎么评价这个海湾,我觉得其实更加重要,环境质量的水平跟老百姓的感受要契合。” 为什么要建设美丽海湾? 有关负责同志对记者表示,美丽海湾虽然叫“海湾”,实际上并不是普通人理解的的自然海湾。 “我们把全国近岸海域划分成了283个治理单元,以海湾这种代表性的地理单元作为它的核心要素。”他介绍,283个海湾实际上覆盖了整个和岛屿的海岸线。 他表示,把海湾作为海洋治理的单元,可以把相关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在综合治理方面形成合力。 他介绍,这个概念提出以后,也得到了其他部门认可。“管开发的、管保护的,大家都在这个空间里面,我们都往一起使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