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值得崇拜的正能量例子17位华人巨富的奋斗史

偶像值得崇拜的正能量例子17位华人巨富的奋斗史

在这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中,我们发现,成功创业者们掘到的那份“第一桶金”往往与他们后来的主业并不相同。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这些传奇故事,将其中的种种艰辛视为生活中的调味品——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当我们尝试还原那些成功者的早期奋斗历程,寻找“第一桶金”的秘诀时,我们发现曲折才是生活本身的一部分,而真正的传奇并不存在。

相比之下,现在有些刚起步的创业者动辄提出宏大的目标,比如成为“下一个Google”,而很多成功者在开始创业时,他们的心思却非常简单,只因为生活艰难或者想要改变自己的现状。1980年,远东集团创始人蒋锡培在高考落榜后,不愿意复读,而选择去杭州学习修理手表,他最初仅仅希望赚够5万元。而同一年的四川新津有刘氏四兄弟,他们原本都有稳定的工作,但老二刘永行为了让哭闹不止的儿子吃上肉,就在春节期间摆了个电器修理铺,这次经历激发了兄弟们对创业的兴趣。

苦难确实是一种珍贵财富。“超人”李嘉诚少年时代经历了家道中落、背井离乡、失学、伤父之痛,最终凭借坚强意志成长为华人首富。而已故“经营之神”王永庆出生贫寒,小学毕业后便离开家乡做工,经过多次挫折后奠定了台塑集团伟大事业。在娃哈哈和阿里巴巴等企业,也曾因所谓“出身问题”遭遇磨难,但正如宗庆后的说法,这些经历为他们打下了坚实基础。

必须承认的是,这些成功的人士都善于抓住经济发展的大势,并瞄准其中的大机会。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和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在1980年代初看到了中国汽车市场启动的情况,最终成为全球影响力的配件厂商。而王永庆也利用二战后的经济复苏机遇,从木材行业转型到石化行业取得巨大成就。(励志电影)

施正荣则凭借自己对太阳能研究多年的积累,预见能源结构调整趋势,建立无锡尚德,为太阳能行业树立榜样。观察这一代上进心切的人走过的人生路程,不难发现:他们最初起点乃至掘到“第一桶金”的爆发点,与后来真正做大的主业大多不一致。而随着社会进步和商业环境成熟度增加,新一代创新者起步之初就更清晰地规划目标,也少走弯路。

王传福通过自身电池技术积累,在比亚迪迅速崛起并逐渐扩展至电动汽车领域。在方向寻求过程中,大多数初出茅庐的人经历过摸索与不断调整,最终明晰主营业务,如今柳传志作为本土教父级企业家的身份,其刚下海时根本不知道要干什么,只为了生存卖过旱冰鞋、电子表,还因为倒卖彩电被骗。但他最终坚持下来,是互联网界的一个标志性人物。此外,如马化腾与丁磊这一代,无疑拥有更多优势:宽松环境、平等发展机会,以及资本支持,使得他们能够迅速放大财富……美邦服饰创建人的周成建靠纽扣起家;刘氏四兄弟则从鹌鹑蛋开始赚钱,他们原始积累显得漫长而辛苦。相比之下,有一些幸运儿如丁磊只用三年时间实现网易上市,又两年内成为纸面首富;施正荣五年内登陆纽交所,一举成为首富之一。

胡润先生提出的关于中国豪门名单引发了一场关于财富讨论,那些能够合理渴望财富并踏上旅途的人越来越多。这同时也促使那些已经获得成功的人重新思考对于财富价值,看待如何更好地使用它们,如曹德旺以家族持有的福耀玻璃股权成立慈善基金会,以此帮助更多人们获取财务自由。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探索这17位励志人物如何挖掘他们的小小金矿,从而开启自己的财务奇迹。不管怎样,每个人都可以从这些故事中找到灵感,为未来的自我实现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