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岁月的歌友情绽放在贫瘠土地上

  • 励志人物
  • 2025年02月28日
  • 春寒料峭,连日阴雨,湿气浸骨头缝,家乡早春尤其冷。每遇此时,我便给行动不便的爷爷奶奶送去一只铜脚炉或一只布套包好的“汤婆子”,手与脚俱感知到阳春般的惬意,这实是暖老温贫之事。如宝钗过生日时所受的甜烂食物和热闹戏文,那是暖了贾母之老;刘姥姥从大观园回家时所收到的青纱、茧绸、御田粳米、果点心以及随身衣衫,还有百多两银子,那才真正是救急又帮困的暖老温贫。 暖老温贫,有时候面对迷途路人求助

温暖岁月的歌友情绽放在贫瘠土地上

春寒料峭,连日阴雨,湿气浸骨头缝,家乡早春尤其冷。每遇此时,我便给行动不便的爷爷奶奶送去一只铜脚炉或一只布套包好的“汤婆子”,手与脚俱感知到阳春般的惬意,这实是暖老温贫之事。如宝钗过生日时所受的甜烂食物和热闹戏文,那是暖了贾母之老;刘姥姥从大观园回家时所收到的青纱、茧绸、御田粳米、果点心以及随身衣衫,还有百多两银子,那才真正是救急又帮困的暖老温贫。

暖老温贫,有时候面对迷途路人求助,或热心指方向送上一程;或者看到暮色中等待顾客的小贩,将小堆蔬菜买下让老人早些回家。又或者在别人困境痛楚时,即使不能帮忙,也好心劝慰几句陪着叹口气,那也算得上。

据说屠格涅夫一次遇上个乞丐,一摸口袋却没带钱,只得紧握乞丐脏手,说:“兄弟,实在对不起,我什么也没带。”乞丐却深受感动:“谢谢,这已经够了!”

提到“暖老温贫”四字,便想到炒米,如郑板桥所言: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这是一冰冷欲雪的天气了,板桥望窗外想到家乡的贫苦百姓,不觉心内酸涩悲从中来。

隔三百年的光阴仍能读到其古道热肠与知心知肺关爱体贴,这种体恤在热乎乎的一大碗炒米茶中既暖身,又饱腹,从肠胃至四肢直至喝得满头大汗寒气尽除。在其中蕴含深切关注与悲悯情怀最令人感佩经久不忘。此前组织拍摄专题片《板桥家书》再现这一情景,但发现端上的不是炒米,而是爆米花。我解释铁锅里炒出来的是不是清代乾隆年间就有的爆米机工作人员为难民间只有过年用铁锅炒炒米找不到但想仍遗憾。

我们小时候能吃上炒米并不像爆米花那样雪白而是焦黄香味浓郁撒红糖饮用则更美味。但未如板桥说的“佐以酱姜”,而是在开水打鸡蛋刚熟即出锅舀半碗汤撒炿放溏心蛋轻咬流质美味且舍不得吮完后再喝甜津津还要回味这已奢侈——唯有贵客或家的惯宝宝享此待遇,对于躲避寒冷的人捧一碗已足够若再现两溏心蛋那真幸福。此等暖老温贫令人铭记终生。

猜你喜欢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