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从两万一千元到创下华为的传奇故事偶像力量触动人心

  • 经典语录
  • 2025年04月24日
  • 任正非:44岁两万一千元创下华为的传奇故事,偶像力量触动人心。1988年,深圳。同样是从国营单位离职的王石,已经靠倒卖玉米、科教仪器发了大财。1988年,王石把自己的“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更名为“万科”,正式洗白。此时的王石不会想到在深圳湾畔一个杂草丛生的地方,一位中年创业者才刚刚搭起两间简易房舍。 历史有着惊人的戏剧性,与万科第一批上市不同,这家公司后来也成长为千亿规模,但至今未上市

任正非从两万一千元到创下华为的传奇故事偶像力量触动人心

任正非:44岁两万一千元创下华为的传奇故事,偶像力量触动人心。1988年,深圳。同样是从国营单位离职的王石,已经靠倒卖玉米、科教仪器发了大财。1988年,王石把自己的“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更名为“万科”,正式洗白。此时的王石不会想到在深圳湾畔一个杂草丛生的地方,一位中年创业者才刚刚搭起两间简易房舍。

历史有着惊人的戏剧性,与万科第一批上市不同,这家公司后来也成长为千亿规模,但至今未上市。而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是,这家企业是典型的“出口转内销”。他们从开始就没享受到什么特别的“政策红利”。这名后起创业者叫做任正非,而这个公司叫做华为。

1988年,王石37岁,还成为上市公司董事长。而只十几公里之外的简易房里,只筹集了两万一千元的任正非正准备创业,这一年他已经44岁了。

英雄莫问出处。话虽这样说,但迟暮真是英雄的天敌。44岁,任正非不但老了,而且被开除,被离婚,从部队转业干部到国企高管,再到一撸到底,他几乎成了孤家寡人。但历史总是要通过这样决绝悲情成就一段佳话。

1987年,也是一个草莽英雄起家的年代。在那个时代,有些人因为工作失误离开南油公司,并走上了创业道路。这时候,他们恰好都出生在1964年,那一年,他们都恰好是23岁。

去MIT攻读硕士学位的人遇见了尼葛洛庞帝,他们是最早投资中国互联网的人。而杭州师范毕业的人马云创建了海博翻译社,开始了一段曲折试错过程。

而当时的一个44岁老男人,不仅经营中被骗200万元,被国企南油集团除名。他曾求留任遭拒绝,还背负还清200万元债务。他一个人带着老爹老娘弟弟妹妹在深圳住棚屋,然后借钱成立华为公司。不论资本、人脉、资源、技术和市场经验,他看谁都比他强的一个人,却逆袭成功,用27年的时间将华为带到通讯行业世界第一位置。如果你也有类似经历,你今天在哪里呢?

为了说明一个人的传奇并不必附会他的苦难过去,不患得患失即可,那些触底反弹的情况只要让人们明白触底不一定会跟着反弹就够了,而不用一直强调底有多深多长。

任何人,如果灾难足够长,困难足够多命运足够惨,就能被改变所谓活下来的人三分之一靠努力、三分之一靠品德、三分之一靠运气缺一不可。后代写历史,不应盯着人的意志和主观能动性,因为大部分走投无路成功说到底不过是靠了一把运气推了一把而已。但我们更关注的是他们坚持下去的情感共鸣,以及那些故事曲折离奇且经过时间考验远比你看到现在任何互联网+的一夜暴富传奇有参考价值更多。

若成功太容易,它们深刻性的参考性可能不足同样是一群成功者,如陈天桥和史玉柱可能恰好只是抓住对时间对行业,对机会使出的正确选择。“恰好”就是统计学里的概率问题,不可能人人学会。但我们更关注的是那种不屈服于困境与挑战精神动力,使得这些故事成为每个追求梦想但身陷囿中的青年朋友心中的灵魂力量,是一种永恒的话题,是一种勇敢面对现实并重新出发的心态,是一种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激励每个人前行的心理状态。在那个波澜壮阔年代,当你们站在风雨交加的小径上,看向那遥远的大海,你们是否也想过,在那个充满希望又充满挑战的时候,你们站在哪里?跟谁风云际会?

相信历史总是不缺乏再一次巧合,只是在那个时候,我们是否能问自己:当时我在哪里?跟谁风云际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