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蒙牛集团创始人追梦者与企业家之旅
牛根生,从事乳业27年。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全球华人捐股第一人”。他于1999年创办蒙牛乳业,在“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困境下开拓进取,使现在的蒙牛“一有全球样板工厂,二有国际示范牧场,三有液态奶销量全国第一”。目前,蒙牛已在全国14个省级行政区建起20多座生产基地。产品覆盖全国除省外的所有地区。开发的产品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等三大系列100多个品种。
“蒙牛速度”在中国企业界引人注目。CCTV200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对他的颁奖辞写道:“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蒙牛创造了多项全国纪录,如荣获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冠”,位列“中国乳品行业竞争力第一名”,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国际示范牧场,并首次引入挤奶机器人,是中国乳界收奶量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第一个龙头;其单品销量居全球第一,其液态奶销量居全世界第二,“消费者综合满意度”列同类产品第二名,同时也是2003年的香港超市唯一获得奖项的品牌;而且是2004年成为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乳制品公司,并一举摘得了"最佳IPO"桂冠。
信奉"小胜凭智,大胜靠德"和"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经营哲学,其领导下的蒙牛与亿万消费者、千万股民、百万农民及数十万产销大军结成命运共同体,被人们称为西部大开发以来"最大造饭碗企业",由此诞生了一段流传甚广的民谣:"一家一户,一头毛驴,一口棉花糖; 一家一户两头毛驴,一口棉花糖吃不腻; 一家一户三头毛驴,不几年就能盖洋房; 一家一户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年..."
1978年,他成为呼和浩特的大黑河养殖场的一名养殖工人的初次工作。在1983年,他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食品厂)的厂长。在1992年,他被任命为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在1998年的底部,被内 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职务后,他于1999至今一直担任内 蒙古 蒙 牛 乳 业(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这一职位。
他获得了许多荣誉,其中包括 "2002 年 中国 十 大 创业风云人物 ( 之之一 )"; "2002 年 中国 经济 最 有 值 得 封面 人物"; "中 国 民营 工业 行业 领袖"; "2003 年 中 国 企 业 新 领袖 "; 和 2003 CCTV 的 “ 中 国 经济 年度 人物”; 并在 2011 被授予 “ 全球 最 高商会 会员”。
近期,当记者询问到关于是否会再次捐赠时,有媒体报道称,这是因为他的妻子希望他们能够一起生活,而不是为了慈善。他表示,那只是一个笑话,而且并没有实际意义。他还提到了自己的愿望,即希望自己死后,将自己的资产用于帮助其他慈善机构,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受益。
然而,也有人指出,对于这样巨大的财富转移,没有任何明确的事实证据来支持这是一种真正慈善行为。这也引发了一些疑问,比如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以及这些资金将如何被使用以及管理,以确保它们得到有效使用。此外,还有人质疑这样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因为它可能涉及到税务问题以及对公司控制权的问题。
尽管如此,对于那些关心社会正义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积极向前发展的话题,它可以激励其他富有的公众人物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他们的手中资源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它挑战我们对于什么构成了真正成功定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以负责任和可持续方式使用我们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