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叙述中国杰出人物郭台铭的辉煌发家史
反复叙述中国杰出人物郭台铭的传奇发家史,鸿海精密在2002年再次击败台积电、广达等行业巨头,成功蝉联股市王者地位。尽管郭台铭不为人知,但提到PS2、戴尔电脑和Intel主板,以及康柏电脑,他的人气就像走红了。这些产品背后,是鸿海集团作为代工商业巨人的身影。从2001年的1400多亿台币营收增长到2002年的2400多亿台币,这段辉煌历程是由那个如同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般的企业家风格所塑造。
故事始于1950年出生的郭台铭,在1971年毕业于“中国海专”,进入当时三大船务公司之一——复兴航运工作。在1974年,他创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资本额仅30万元;1985年成立美国分公司,创立FOXCONN自有品牌;2001年,被美国《福布斯》评选为全球亿万富翁第198名;同一年,其公司以1442亿元台币营收,为《天下杂志》1000大民营企业龙头之首;而在2002年,他入选美国《商业周刊》的“亚洲之星”。
这位曾四次蝉联《福布斯》杂志“科技首富”的郭台铭,在1974年的公司规模不过30万元,这时候的鸿海只是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旋钮。但他没有急功近利,将模具厂卖掉购买土地的事实证明他的做法是正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电镀部门与冲压厂迅速拉开与同行之间距离,并在80年代个人电脑工业起飞中,以成熟技术进入个人电脑连接器领域。
1999年,郭台铭进行逆向整合,将华升、广宇等企业并购,使其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大厂。他早已抛弃董事长身份,只身赴美,每天拎着公文包卖连接器。在接连吃闭门羹的情况下,他建成了一个成型机厂,一旦康柏有新设计,最快当天就能看到模型,不得不让康柏无法忽视其存在,从而实现了长达十几年的合作关系。
拥有几十亿美元身价但低调生活的郭台铭恪守不接受采访、不参加公开演说、不任意拍照的原则,每年度只在股东大会上露面,为记者和外资法人提供一次“电子业未来前景与布局”的大课。此外,即使是远道赶来的外资法人因搭不到飞机,请他另行安排时间,他也只会客气表示:“没关系,明年还有机会。”
如果说鸿海可能很多人感到陌生,那么富士康恐怕知道的人就更多了许多PC品牌选择主板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是否使用富士康产品,如Dell、HP(包括Compaq)、IBM等世界知名品牌都使用过他们生产的小零件。
作为一位商界强人,每天至少工作15个小时,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各地奔波,即使晚上下飞机,也会马上赶到公司开会,有时连续12个小时工作,而从未休过三天以上假期。这一点体现了他的领导理念:领导者的睡眠时间不应该多于属下的,他们应该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的人,对共同奋斗的人,与敌对竞争对手则截然不同。
自创立第一天起,郭氏目标就很明确,要把公司发展成为第一、二、三及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制造服务供应商。他认为:“阿里山神木之所以大,是因为4000岁前种子掉进土里时,就决定了一切。”现在几乎所有资讯科技类产品代工都由鸿海掌握,并且超越了它历史上的最大竞争对手—— 台积电,从此成为民营企业中收入最高的一家。
然而50多岁高龄仍旧保持低调拓展事业,不愿意引起媒体关注。客户并不希望他们的零件供应商锋芒太过显眼,所以即便总部位于较不知名的地方——土城工业区也是如此。而他的员工们每年的尾牙庆祝活动,由他慷慨解囊犒赏员工,用的是比平常更豪华的手段,让这一场尾牙变成了一场难忘盛宴。此举颇受欢迎,更显示出了他的善良心性和管理智慧。不仅如此,当节省下来的大笔资金被用于帮助需要援助的人时,再次彰显了他那独特的心胸和经营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