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背后的商界巨擘揭秘成功的真实故事
奋斗背后的商界巨擘:揭秘成功的真实故事
文/胡佳恒
商界大佬们的励志故事无处不在,但那些你可能早已耳熟能详的戏剧化经历,才不是他们真正面对内心想法的时候。职场鸡汤对于你来说,只是一味剂,他们最接近内心的想法,在以下三个场合才会披露出来,那就是开会、开会、开会。
不过,在观察他们如何在开会时展现之前,我们需要先忘掉那些畅销书上的教诲吧,这套紧密的舶来标准,大部分时候在他们那里无效,少部分时候被用来证明下属这样做是无效的。他们在开会时狷狂、谦卑、偏执、无力和冗长而匆匆忙忙,有时还被下属认为是专业主义的撒旦。但有它们自己的理由,是中国式和个人式理由。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些会议方式,他们在商界的地位,就不会是今天的情况。这才是为什么我们提醒你一定要看清他们开会时一举一动背后的原因。
黄光裕习惯晚上开会,他工作周期中午开始天亮结束,公司会议与汇报都围绕这个周期转。在他的世界里,有人汇报得等他一夜,然后第二天上班还需打卡。他曾因其激烈态度,被描述为“太狂躁了”,甚至有人腿发抖;有时员工面对摄像头直播感到压力重重。
马云也是一个喜欢深夜召集团队的人。在创业初期,一旦有什么点子,他就会立即电话通知大家连夜聚餐。一家人就这样挤满三十多号人,不仅烟雾缭绕如毒气室,还让儿子只能关进房里不能出门。那时,他家的环境如此混乱,以至于儿子瘦骨嶙峋,如同火柴棍支起的大脑袋,最终导致马云夫人不得不辞职照顾孩子,这正是他坚持不投资网游的一个私人的考量。不过,如果没有那连夜会议,那场家庭挫折可能就不会发生。
柳传志从《选集》寻找企业管理方法,其联想集团时代,每逢100-200多人大会必唱《联想之歌》,结束齐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但这规矩2004年被打破,当年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参加者增加了外国面孔,“老外唱得怪怪”的柳传志说。而迟到罚站制度,也随着时间推移取消了,即使当年的首个犯规者,是他的老领导——原计算所科技处的一位处长,现在仍旧回忆那次遭罚站的心情:“我站在那儿,一身汗,你坐在椅子上也是一身汗。”
任正非虽然脾气不好,但为了调整气氛,他总是在会议前鼓励大家讲笑话。他曾说:“今天谁先讲一个笑话?”这种风格暴风骤雨后面的还有更多意料之外的事物,比如俞敏洪口才好却常常无法说话新东方高层会议中;或者史玉柱只与研发团队交流并希望依赖降低一些;或者雷军直接拒绝决策通过邮件或手机解决,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速度快节奏更快。不论哪种情况,都透露出中国商界大佬们独特的一面,他们既有偏执也有柔软,有时候能够改变整个行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