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大学生崇拜的偶像17位华人巨富的奋斗故事

  • 励志名言
  • 2025年02月15日
  • 很多成功创业者掘到“第一桶金”的爆发点,与后来真正做大的主业并不一致。人们大多喜欢津津乐道于成功者的传奇故事,并将其中的种种艰辛视为“调味品”——能更进一步强化传奇性。当我们尽可能还原那些成功者早期的奋斗历程,试图找到所谓“第一桶金”的秘诀时,发现曲折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传奇并不存在。 与如今有些刚起步的创业者动辄提出“下一个Google”诸如此类的宏大目标相比

值得大学生崇拜的偶像17位华人巨富的奋斗故事

很多成功创业者掘到“第一桶金”的爆发点,与后来真正做大的主业并不一致。人们大多喜欢津津乐道于成功者的传奇故事,并将其中的种种艰辛视为“调味品”——能更进一步强化传奇性。当我们尽可能还原那些成功者早期的奋斗历程,试图找到所谓“第一桶金”的秘诀时,发现曲折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传奇并不存在。

与如今有些刚起步的创业者动辄提出“下一个Google”诸如此类的宏大目标相比,很多成功者在创业之初的想法都很简单,他们甚至仅仅是因为生活艰难或者想改变自己的现状。1980年,远东集团创始人蒋锡培在高考落榜后,拒绝复读、执意去杭州学习修理手表时,他的目标不过是赚够5万元。也是这一年,四川新津的刘氏四兄弟本来都有较为稳定的工作,但老二刘永行为了能让哭闹的儿子吃上肉,春节时上街摆了个电器修理铺,看到了其中赚钱的大机遇才刺激了兄弟们的心灵。

苦难确实是一种珍贵财富。“超人”李嘉诚少年时经历了家道中落、背井离乡、失学、伤父之痛,从学徒成长为华人首富凭借顽强意志坚持打拼。而已经逝去但令人敬仰的是王永庆出生贫寒,小学毕业后便离家做工,一路走来的挫折和磨砺最终铸就台塑集团伟业。

娃哈哈创始人的宗庆后和阿里巴巴创始人的马云都曾因所谓“出身”问题而遭遇磨难,但正如宗庆后的言语,这些困境也为他们未来的奋斗打下了坚实基础。

必须承认的是,这些成功企业家的掌门人善于抓住经济发展大势,将握有的机会转化为事物上的优势。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和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在1980年代初不约而同看到了中国汽车市场启动的大机缘,最终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配件厂商。王永庆也借助二战后经济复苏带来的机遇,不仅从木材生意中真正完成原始积累,还成功转型至石化行业,而施正荣则凭借对太阳能研究多年的积累,在能源结构调整趋势中看到了机会,为无锡尚德立足行业领导地位之一。

综观这些先辈们走过的一路途径,不难发现:他们最初掘到的那份微薄收入或许与日后的鼎盛岁月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但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与商界环境逐渐成熟,对未来规划更加明晰的人群也少走弯路。在比亚迪公司创建初期,其掌舵人物王传福凭借自身电池技术积累迅速成为行业领先者,并逐步扩张至电动汽车领域。

为了找准方向,有许多勇敢追梦的人经过摸索不断调整,最终明晰主业,如柳传志他刚开始没有任何清晰计划,只是在求生过程中学会卖鞋子电子表,还被骗倒卖彩电。这也是跨国企业常见的情况,比如惠普最初是一家咨询公司,也涉及系统集成软件开发;QQ最初只是项目中的副产品;丁磊甚至一度想把网易卖掉,而马化腾想要出售企鹅小游戏这段经历让我们认识到,即使拥有坚韧不拔精神,也要面对迷茫无助的情感波动,而最后最关键的是坚持下来变革命运的事迹留给我们的启示深刻且震撼,让更多寻梦者心怀希望探索未知世界。

当今时代幸运的是资本支持制度完善,使得一些品牌迅速崛起,如丁磊以网易3年内实现上市,又3年内成为中国纸面首富;施正荣5年内引领尚德登陆纽交所。他们用智慧和勤劳打造财富,同时还有新的慈善基金会成立,以帮助更多渴望改变自己命运的人获得财富开端。在接下来的17篇文章里,每个人都会讲述他们如何挖掘自己的第一桶金,以及如何开启属于自己的财务奇迹旅程,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找到通往成功之路上的宝贵经验,为未来的自我实现埋下基石。

猜你喜欢